1. <table id="owsol"><span id="owsol"><ol id="owsol"></ol></span></table>

      1. 將樂縣白蓮鎮:多點融合蹚出鄉村振興致富路

        來源:市委鄉村振興辦、?將樂縣委鄉村振興辦編輯: 查看數0評論0

        按照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”要求,將樂縣白蓮鎮堅持黨建引領,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“二十字方針”,圍繞全鎮“一個中心,四條示范帶”發展規劃,突出“強村帶弱村、中心村帶周邊村”,“連村聯創”推動鄉村振興整片推進、擴面提質。

        一個中心 (4)

        鎮域風貌

        大板塊4白蓮歡迎你

        鎮域風貌

        (一)發展共建“同心圓”

        通過探索實踐鄉村區域化協同發展新路子,按照“區域聯建”“一體化”發展理念。一是跨村聯合。綜合考慮“地緣相鄰、產業相連、資源相融”的促進作用,按照“大村帶小村、強村帶弱村、富村帶窮村”工作思路,將原先強強聯合的小王-大里-銅嶺聯村黨委拆分,作為帶頭領建村,組建3個聯村黨委,對聯建村進行統一規劃、綜合開發,推動黨組織有序運轉,構建“區域覆蓋、優勢互補”的聯建格局,統籌各村資源稟賦,打好村財增收的堅實基礎。二是產業聯帶。堅持產業布局一盤棋,串聯“白蓮、大里、銅嶺、小王”等村,利用集鎮新鄉村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,整合上級補助資金,以入股方式參與建設,通過場地出租,每年收取租金35萬元,并利用市場頂棚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同建設光伏項目,各村集體每年收益約10萬元。層級帶動推進,與國悅(福建)新能源公司合作建設“光伏+民生景觀”長廊,項目總長3公里,占地約7500平方米,總投資412萬元,其中村級投入155萬元(占股40%),光伏敷設景觀步道連廊內每隔12米安裝1盞18瓦LED照明燈,增加村財收入約17萬元/年。三是村企聯建。按照“以企帶村、以村幫企、雙向受益”的工作思路,與金牛水泥、金森公司等企業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。一方面,鼓勵企業主動參與項目建設,推進金牛水泥出資160余萬元建設骨灰塔、幸福院等民生項目,并每年出資1.8萬元做為老人活動中心“日間照料”管理費用;另一方面,引導35名村民到金牛水泥、東南新材料、銅嶺磨粉廠等企業就業,滿足每人收入4500至5500元;帶動洗車、餐飲、住宿等服務業7家,實現村民村財“雙增收”,提升鄉村“造血功能”。

        大板塊16農貿市場

        白蓮鎮新鄉村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

        村企合作

        白蓮鎮村企合作示范點

        (二)打造產業“主引擎”

        緊緊圍繞“產業興村”發展目標,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采取強龍頭、補鏈條、抓創新、育品牌、拓市場等方式,以產業帶動全域振興。一是集中發展“兩增收”,做好水稻制種和煙葉種植。大力發展煙葉種植。明確烤煙生產計劃,扎實推進煙田基礎設施建設,加強煙葉關鍵技術措施落實,穩定煙葉種植面積,為煙葉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,完成2022年1.1138萬擔的煙葉收購量,實現煙農總收入2162萬元。通過推進撂荒地整治與認領,充分發揮“惠農政策+全程機械化+品牌大米”發展模式優勢,加大耕地流轉力度,發揮種糧大戶、專業合作社作用,以永興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依托,對復墾復耕地塊進行全程機械化種植,著力提升糧食單產水平,2022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0560畝,提高種糧收益,推動糧食產業增效增收。二是聚力打造“一村一品”。搶抓新舊動能轉換機遇,不斷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步伐,先后培育了家庭農場25家、農民專業合作社22家,其中省級示范社2家、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、市級示范社3家、縣級示范社5家;開展花生、鮮切花、水稻制種、芙蓉李、油茶、食用菌等種植以及黃牛、湖羊等特色養殖。大力支持品牌主題充分利用,通過電商節、展銷會等渠道,依托農信社網點和福農E購平臺,推廣“伴手禮”營銷,借助直播帶貨等現代傳播途徑,推廣龍棲山礦泉水、水鋒生態茶、小王花生、玉棲大米等白蓮農特產品品牌,全方位拓寬產品營銷渠道。三是有效盤活“閑置資產”。通過整合小王村、白蓮村、龍棲山社區的毛竹山資源,向保護區開展租賃項目20年,一次性獲取租金300萬元,以此資金購買城區商鋪,每年增加村財收入15萬元。引進永鑫農業公司,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,通過建設、租賃等盤活閑置土地和用房,每年增加村財收入10萬元;依托綠色和紅色資源,通過合作整修閑置的村級學校,建成大學生設計和傳播、生態教育和森林康養、紅色教育和數字鄉村研學基地,每年增加村財收入6萬元。

        村財增收-水稻制種

        水稻制種

        微信圖片_20230227165936

        “小王花生”伴手禮

        (三)激活特色“新動能”

        一是著力推進林業發展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,落實林改再出發工作部署要求,積極探索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,主動發揮森林資源優勢,積極對接縣金森公司,開發毛竹林碳匯面積2.8萬畝,涉及全鎮11個村,預計每年可減排約8400噸二氧化碳當量(全鎮竹林地面積約3萬畝)。以墈厚、古樓兩個脫貧村和小王村為試點開發林業碳票面積約14564畝、預計第一期(2017.1-2021.12)碳匯量約50292噸。同步引進裔彬農業科技公司,在白蓮村一期發展林下種植黃精300畝,年產值約400萬元,每年帶動村民增收20余萬元,村財增收10萬余元。二是著力培育文旅康養。依托毗鄰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優勢,主動融入“環大金湖文化產業旅游示范帶”建設大局,釋放“好山好水好空氣”生態優勢,探索“綠色+”生態價值實現模式,投資200萬元建設茶山步道、田園觀光園、等項目,打造集教育、觀光、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區,以“露營+經濟”帶動文旅消費,促進文旅、農旅、生態旅多層面結合。三是著力做旺賽事經濟。投資1200萬元,建設村頭越野基地、深化與福建壟育體育有限公司合作,促進旅游與體育產業相結合,辦好“壟東體育杯”汽車山地越野挑戰賽項目,逐步辦成省級以上體育賽事,最終形成品牌示范效應。依托小王水庫建設白蓮“山水運動基地”,主動對接相關俱樂部,開發群眾性、大眾化的體育經營項目。

        大板塊2小王水庫

        白蓮鎮“山水運動基地”

        微信圖片_20230228110559

        白蓮鎮小王村露營基地

        推薦